一文读懂第十批国采未中选药品价格管控细则

来源:药易云 | 发布时间:2025-05-21

摘要: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于2025年5月全面落地,各省对未中选药品实施严格价格管控,普遍要求不高于中选价或上海梯度降价红线价,并联动全国最低价。未过评药品面临停采或限价挂网,部分省份明确未调价药品将被暂停挂网。尽管压力加剧,原研药及高质量仿制药可通过适度降价争取协议外用量或拓展院外市场,维持一定市场份额。

概述

2024年年底,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正式公布。今年3-4月,各省陆续开展中选药品挂网工作,并确定执行时间。5月前,此次集采中选结果均已在全国落地执行。

关于中选药品的挂网维护和申报,在前期药品价格治理影响下,各省基本形成共识:①本省供应清单药品均以不高于中选或备选价格申报;②非本省主供备供中选药品则以不高于其中选价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的原则进行申报;③中选企业未在“供应清单”内的同品种其他规格和包装产品,基于其中选药品按照差比价规则计算相应的价格挂网。

除上述药品外,部分省份也对未中选药品价格作了规定,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药品将面临暂停挂网等处置。结合此前批次的有关规定,我们将各省国采未中选药品价格要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未中选原研、参比制剂、过评药品多参照

上海价及全国最低价

对于这类药品,多数省份要求参照上海梯度降价结果以及联动全国省级最低价,这这几乎成为各省通行规则。

上海梯度降价结果,即红线价,通常考量未中选最高价药品上年度本市平均采购价、及本市同品种国采中选价的价差倍数, 由大到小排序后分为三档,对议价红线实行梯度调整(降幅30%、20%、10%)。目前,红线价格的设定在上述基础上再增加国际价格、市场主流价格等多维度的参考,更为科学、合理,部分药品的降幅最高也突破30%,甚至超过60%。表格1.jpg

未过评药品价格多要求低于同品种中选价

针对未过评药品,各省普遍要求不高于本省同品种中选价格,不过也存在少数省份有着不同的规定。

在第十批国采品种执行政策中,大部分省份对于同品种未过评药品挂网并未提及“过评超3家,不再挂网”这一限制,仅北京、河南明确表示对未过评产品予以停采或撤网。但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特别补充了“挂网价格低于我省中选价格的除外”的条件,换言之,只要价格够低,无论过评了几家,未过评药品也可以挂网。

表格2.jpg

未中选药品不调价多面临暂停挂网

各省发布价格要求后,迅速启动价格调整工作,相关企业需及时完成价格维护。部分省份在政策中明确,若未在规定时间内将药品价格调整至要求区间,将面临暂停挂网的处置,也有少部分省份此次提出采取红黄标风险提示

表格3.jpg

药品集采背景下,中选企业凭借“以价换量” 策略,显著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反观未中选药品,市场份额被大幅挤压。虽然,各省也明确给未中选药品留出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在价格管控上,也基本通过锚定全国最低价或上海价格引导其进行不同程度的下调,使得未中选药品的生存环境更趋严峻。

境遇不大乐观,却并非毫无转机。政策明确允许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变化,在协议外用量采购非中选产品。原研药,及部分高质量仿制药因具有较高的临床认可度,适度降价后有望争取到这部分协议外用量,从而维系一定的院内市场份额。另外,院外市场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与更高的经营自由度,也将成为集采未中选药品获取市场空间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