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成功举办

来源:综合整理 |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于11月14日至18日在上海举办,本篇对今年产业周中的热点话题、亮点活动,产业人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整理。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于11月14日至18日举办,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作为主办单位,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内外的龙头创新企业、一流科研院所、顶级投资机构等参与举办,全城联动,由1场高规格的开幕活动、近40场高层级的同期活动组成,继续秉承“高端化、市场化、特色化、国际化”的特色,以创新成果树立行业标杆、以龙头企业引领行业趋势、以丰富活动推升行业热度、以深度交流落实办会宗旨。本届产业周以“共济未来,万物「升」长”为主题,其中,“共济未来”体现产业周持久不变的宗旨与愿景,即“聚全球之力,同舟共济,携手共创健康美好未来”;“万物「升」长”阐述产业发展成果与动向,融合年度关键词「升」,体现生物医药产业能级提升。特别是近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从2019年3800亿元升至2021年7600亿元,实现翻番。产业周平台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企稳回升,助力新的跨越升级。

本次产业周的四大亮点:

一是构筑起链接创新的开放场景。本届产业周汇聚了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上千名嘉宾参会,包括国际药学联合会(FIP)主席多米尼克·乔丹、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蒋华良、董晨等近20位国内外院士,以及罗氏集团、波士顿科学、百济神州、默沙东等120余名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投资人和医务工作者;参加开幕活动的企业机构包括国内外知名药企20家,头部投资金融机构15家,顶尖科研院所37家。这些嘉宾和机构将从权威视角分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源动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言献策。

二是呈现出生物医药的产业全景。产业周主题中的“万物”寓意了上海类型丰富、生态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根据行业最新趋势,设置5大“主题矩阵”,分别是引领突破、数智发展、转化融合、生态支持、人才汇聚,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产品链不同角度,贯穿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全面展现生物医药产业全景。比如,“引领突破”矩阵聚焦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现代中药等板块,推出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等活动;“转化融合”矩阵聚焦临床转化、精准医学等领域,推出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人才汇聚”矩阵,举办“海聚英才 赋能无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人才主题论坛等活动。

三是开拓了融合发展的赋能实景。近年来,上海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医深度融合发展和生物医药领域数字化转型。针对产医融合痛点堵点,本届产业周将发布一系列创新平台和创新成果,将产医深度融合的蓝图逐步转为可触、可及的实景,授牌上海市首批产医融合创新基地,启动HI-CLIP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2.0,彰显上海在深化临床研究领域的机制探索和模式创新。聚焦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分享医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先进经验,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描绘未来数字图景;还将发布首批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以行业标杆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

四是共同擘画生物医药上海愿景。愿景引领,凝聚力量。上海热忱欢迎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来沪发展,携手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幕活动上,国内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将一起重磅发布 “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协力同心勾勒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布局,彰显上海生物医药百川奔流的产业创新活力、积厚成势的产业高地风貌、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未来。

举办生物医药产业周是助力优化上海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能级。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以会集智强链,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研发链韧性。本届产业周从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设置了“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四大环节的主题论坛,深入探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赛道。前期上海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高端原料药、细胞治疗、医疗器械等支持举措,促进创新药械加快研发、产业化、商业化进程。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周进一步集聚产业链各方力量,瞄准新型小分子药物、新型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等重点赛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以重磅产品带动产业链式发展,力争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体系。

二是优化载体平台,助力领军企业、重大项目加快落沪。上海今年出台了2022版产业地图,进一步优化了“3+6”新型产业体系布局。其中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推出了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可供产业用地1.2万亩,可租售物业面积570万平方米;特别是生命蓝湾近两年集聚了全市40%的生物医药项目。去年生物医药产业周上签约的86个重点项目,加快在这些优质载体空间上落地,实现了“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我们希望通过本届产业周,创造生物医药领域更大的投资机遇和合作空间,吸引集聚全球领军企业、核心团队和优秀人才落户上海,相关部门及机构将做好专业对接和服务保障,助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三是打造一流环境,实现产业创新发展、开放共赢。上海出台了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很多企业和机构都表示有很好的感受度和获得感。我们以产业创新为引领,从注册指导服务、药械特许使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监管服务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正在加快推动产医融合加速器和创新基地建设,加速生物医药产品创新、验证、改良和示范应用,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上市,拓展金融支持产业渠道,建设上海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创新高地。我们也期望,通过进一步放大本届产业周的溢出效应,加强更加开放的全球优质资源链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合作发展,聚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直以来,上海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制定覆盖“研发+临床+制造+应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举措,深入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战略,营造一流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以下从四个方面向介绍今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突破:

一是创新研发取得新成绩。截至目前,今年已新增获批4个1类国产创新药,除了璎黎药业于9日获批上市的抗癌新药林普利塞外,此前还有复宏汉霖的抗癌新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乐普生物的抗癌新药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华领医药全新机制的糖尿病治疗原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在医疗器械领域,上海有6个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分别是:微创心脉的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安翰医疗的消化道振动胶囊系统、联影智能的颅内出血CT影像辅助分诊软件、联影医疗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艾普强的质子治疗系统),实现多个“全球/全国首创”。

二是重大项目推进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本市新开工重点项目32个,投资金额近80亿元,其中包括碧博生物的大规模CDMO综合平台二期、伯杰医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直观复星总部及产业化基地、和黄药业研发能力和生产改造项目等,这些项目预计未来可新增超200亿产业规模。今年6月,在全球投促大会上签约生物医药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额368亿。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进博会期间,又新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如博锐生物投资20亿落地闵行,乐土生命科技在宝山投资建设30万升的CDMO生产基地。接下来,在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各区、特色产业园区还将签约落地一批生物医药重点项目。这一批批项目的陆续签约落地,既彰显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后劲,也显示出海内外投资者持续看好上海这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沃土。

三是产业融资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本市生物医药领域有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涉及创新药研发、CXO、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多个领域,并创造了多项“第一”:如,细胞培养基第一股奥浦迈、超级抗生素第一股盟科药业、医疗器械第五套标准第一股微电生理、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和元生物等。值得关注的是,联影医疗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500亿,成为2022年科创板最大IPO。同时,近两年来,上海生物医药领域PE/VC总融资规模达549亿元,全国占比超1/4,位居全国首位。

四是产业规模实现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产值达1345.45亿元,可比增长5.5%,与1-8月份相比,累计增速又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数据展现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上海高度重视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强,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2017至2021年,上海共有1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440个III类医疗器械首次获得注册证,48个创新器械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2022年,上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力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目前,上海共有4个I类创新药获批上市,15个创新器械产品进入国家和本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截至今年10月,上海共有143个I类创新药获批进入临床。另一方面,产业创新政策制度环境日益优化。《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昨天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上海建设细胞治疗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线图。上海市浦东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站即将揭牌运行,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市人类遗传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下一步,政府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加快布局实施糖类药物、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药物、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关键核心技术、重要器官精准蛋白质图谱等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前瞻布局细胞治疗等创新药物、高端影像设备等医疗器械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持续推进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建设。积极支持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等25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推动上海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全力支持临港实验室建设,培育建设若干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用,加快推进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建设。谋划筹建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

四是持续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面向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实施启明星等科技人才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持续推进创新氛围和环境建设。持续办好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BIO-FORUM)、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等品牌活动,推进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助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未来几年内,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对化学药品、医疗器械领域人才需求量较大,平均超过10万人。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基于宏观研究、问卷调查等数据,对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编制完成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相关企业、院校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相关人才提供就业和发展指导。

《白皮书》披露,目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共27.8万人,其中男性13.7万,女性14.1万。根据企业注册地统计,浦东新区集聚了大量生物医药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的45.9%,此外闵行区、徐汇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从业人员占比也超过5%。

从缴纳社保的员工看,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本地户籍和外省市户籍各占一半。从细分领域户籍结构来看,医药研发企业外省市从业人员较多,占61.9%,显示本地产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吸引力,特别吸引外地高端研发人才;制造业、中药、服务业本地和外省市员工约各占一半;医药设备行业以上海户籍员工为主,占61%。

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计拥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64位、医药卫生学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36位。在生命科学相关基因研究、新靶标研究、组织工程、干细胞、神经科学、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等科研领域,以及生产制造、外包服务等领域,均汇聚了优秀的人才队伍,各类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63.8%,其中硕博超过4万人、硕士39 万人、博士超过2000人。

根据对“十四五”末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来看,《白皮书》预测认为,未来几年内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对化学药品、医疗器械领域人才需求量较大,平均超过10万人。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计划招聘人数占人员规模的24.4%,计划招聘的应届生占比为20.5%。企业对3-5年工作经验人才需求量最大,占比为51.7%。

从生物医药企业紧缺岗位数量分布来看,紧缺岗位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序列(54.4%)和研发序列(27.1%),这与企业用工需求量较大、本地人才供应不足相关。从紧缺度来看,各职类中生产制造序列相对更加紧缺,“十分紧缺”的岗位占比47.8%;研发序列和市场销售序列“紧缺”的岗位占比最多,分别为52.2%和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