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 BD 交易洞察报告》(基于医药魔方 NextPharma 等数据库)显示,近十年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 交易呈爆发式增长,总金额从 2021 年的 134 亿美元升至 2025 年上半年(H1)的618 亿美元,成为企业重要现金流来源;而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从 2021 年 152 亿美元降至 2025H1 的18 亿美元,与此同时 2025H1 中国企业赴港上市数量已超 2024 年全年,港股释放复苏信号。报告还指出,出海是企业合作重要方向,与Top20 MNC 合作数量上升,产品需具备 “创新性强、布局契合 MNC、开发节奏快” 三大核心特质才能成功出海,但企业存在 “合作后管理能力短板”;此外,BD 团队的内部赋能(高层定位、跨部门协作、KPI 制度)对交易推进至关重要,报告得到拜耳 Co.Lab 支持,完整解读将在 9 月 24-25 日北京举办的 2025 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上呈现。
近十年来,中国创新药企的License-out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我国医药创新能力的实质性突破,更折射出本土生物医药产业从“技术输入”向“价值输出”的战略转型。根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统计,license out总交易金额从2021年的134亿美元,增长到2025H1的618亿美元。而相反的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从2021年的152亿美元,下降到了2025H1的18亿美元,license out正成为中国企业获得现金流的新方式。但随着政策改变,目前港股已释放了复苏信号,2025H1中国企业赴港上市数量已超过了2024年全年IPO数。数据显示,2024年临床前及早期临床项目的交易占比达79%,反映出MNC对中国源头创新能力的认可度显著提升。
随着中国创新药企业的不断发展,部分企业已经从原先的单纯追求短期现金流回笼及管线优化的目的进行出海转变成追求更中长期的目标。通过和国外优秀企业的合作,提升资深研发技术、注册申报能力及商业化能力,不断积攒经验,最终为成全球化大药厂构筑监视基础与国际声量
纵观中国创新药企业出海的成功案例,产品特征无疑是最关键的成功因素。那些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与全球制药巨头达成重磅合作的产品,往往具备三大核心特质:一是产品本身的创新性属性强,能够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或者在机制、靶点、疗效、安全性上实现显著突破;二是企业的产品布局策略复合全球制药巨头;三是产品开发节奏快、执行力强,能够在全球竞争格局尚未固化前完成关键里程碑,抢占时间窗口。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可合作性”的基础,显著提升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和议价能力。在协议签署后,部分合作会因为数据共享受限、合同条款含糊不清和内部沟通协作效率不高而产生摩擦,甚至最终导致合作终止。更深层地看,这些表面摩擦往往暴露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合作后管理能力”上的系统性短板:一方面,缺乏具备国际谈判经验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在合作初期就未能将潜在风险条款具象化、可执行化;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尚未建立起面向全球的合规体系与决策机制,面对跨国药企成熟的管理流程和审计要求,常常陷入“被动配合”而非“平等协作”的局面。BD团队在出海的交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功能,内部赋能BD对license out交易流程推进起了重要影响,高层对BD定位赋能能够更好的促使BD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给决策效能;内部团队协作对BD赋能能更好统筹各部门的信息采集与材料编辑,确保流程高效推进;KPI制度对BD赋能能更好的提高内部非BD团队对BD项目的关注度。为了深入挖掘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医药交易模式,魔方采访了大量行业专家和从业者,囊括BD、研发、公司高层等不同部门,多元化了解中国创新药出海现状,并结合魔方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产品,完成了中国生物医药交易洞察报告。我们也要特别感谢拜耳Co.Lab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此报告将在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上为大家做完整的解读,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