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交流 – 法国

来源:综合整理 | 发布时间:2024-08-22

简介: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三边临海,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西班牙、安道尔接壤,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北约成员国,也是欧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农业、工业、旅游业发达,在核电、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档农食、奢侈品等行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法国耕地面积1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其国土总面积的33.8%;森林面积约1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草地占18.1%;葡萄园占1.8%;农用未开发土地占4.6%;其他(湖泊、城市、基础设施等)占13.7%。

法国首都巴黎位于东1时区,巴黎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每年从3月最后一个星期天至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实行夏令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北约、G7、G20等组织的重要成员,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法国同19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驻外机构数量居全球第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经合组织、欧洲议会等重要国际和地区组织总部所在地。

【国旗、国歌】

点击查看图片来源

法国国旗是一面从左至右蓝、白、红色垂直排列的三色旗。法国人称之为:le drapeau tricolore(“三色旗”)le drapeau bleu-blanc-rouge(蓝白红旗)le drapeau de la France(法国国旗)有时也叫le tricolore,口头称作les couleurs。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

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

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后来三色代表着法国的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和博爱。

IMG_256

法国的国歌是《马赛曲》。这首歌于1792年4月24日深夜创作于斯特拉斯堡,1879年2月14日,在莱昂的主持下,国民公会选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从创作成功到被确定为法国国歌,《马赛曲》经历了将近90年时间。这首歌具有两重性:它既是反对”旧秩序”的革命歌曲,又是宣扬爱国主义的战歌.正是这种两重性使它在通向合法存在的道路上屡遭波折。

《马赛曲》的作者是鲁日·德·李尔(1760—1836)。他当时是斯特拉斯堡驻军工兵上尉,业余音乐家。这首歌曲最初名叫《莱茵军战歌》,当时法国正同奥地利交战,《马赛曲》鼓舞了士兵。乐队指挥格雷特里对鲁日·德·李尔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

【历史】

法国古称“高卢”,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人占领,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二,其中西法兰克王国成为今天法国的雏形。10-14世纪加佩王朝统治时期改称法兰西王国。17世纪下半叶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达到鼎盛。1789年7月14日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此后历经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当年5月被镇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作为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获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德国入侵,戴高乐将军组织了反法西斯的“自由法国”运动,1944年8月解放巴黎。1946年10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进入政坛不稳定时期,12年间更迭了20多届政府。1958年10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于次年1月出任首任总统。此后,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马克龙先后出任总统。

【人口分布】

法国在欧盟各国中人口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截至2023年1月1日,法国总人口为6804万人(其中本土6583万),人口增长率0.3%。法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15岁至64 岁)占61.4%,14岁及以下人口占17.3%,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21.3%。法国25岁至64岁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41%,略高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40%)。法国前十大城市依次为巴黎(216万人)、马赛(88万)、里昂(53万)、图卢兹(50万)、尼斯(35 万)、南特(33万)、蒙彼利埃(30万)、斯特拉斯堡(29万)、波尔多(26万)、里尔(24 万)。

截至2022年,法国移民人口(在法国以外出生、出生国籍非法国且在法国定居的人口)为700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10.3%,约35%的移民(250万人)获得了法国国籍。在法国移民人口中,非洲移民占48.2%,欧洲移民占32.3%,一半的移民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葡萄牙、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等7个国家,中国移民10.7万(占1.5%)。按族裔划分(估算数据,无官方统计),在法华人约60万人,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三分之二居住在法兰西岛大区(首都巴黎所在大区),其余重点分布在里昂、里尔、马赛等城市。

【行政区划】

巴黎是法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法语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位于法国北部盆地,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634毫米,1月平均气温3℃-8℃,7月16℃-26℃。巴黎是法兰西岛大区首府,市区人口216万,面积105平方公里,管辖20个区(arrondissement),现任市长为安妮·伊达尔戈女士(社会党)。公共交通发达,现已开通16条地铁线路、13条有轨电车、5条区域快线(RER)、15条远郊铁路,拥有6个大型火车站和2个国际机场(东北部戴高乐机场和南部奥利机场)。经济地位重要,所在大区占全国经济总量31%,是欧盟最大城市经济体,23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坐落于此,奢侈品、时装、

传媒、保险、金融、旅游、展会、体育等行业均十分发达。巴黎是全球接待游客人次最多的城

市(4410万,2022年),著名景点包括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巴黎曾于1900年和1924年两度举办夏季奥运会,并将于2024年第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

马赛是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港是法国第一大港、地中海第二大港以及欧洲第六大港(勒阿弗尔港是法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城市)。马赛位于法国东南沿海,是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

海岸大区首府,管辖16个区。马赛经济支柱产业为航运和旅游,是世界500强企业达飞海运总部所在地。

里昂是法国第三大城市和国际刑警组织总部所在地。里昂位于法国东南部,是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首府,管辖9个区。优势产业包括医药、化工、机械、纺织、旅游、教育等。

【语言】

官方语言为法语,英语在知识分子阶层和大企业较普及。 法国拥有丰富的语言遗产,多种语言塑造了法国的文化认同。除了作为通用语言的法语,法国还使用巴斯克语、布列塔尼语、科西嘉语、洛林语等十余种地区性语言。在法国海外领地,法语与五十余种地方性语言被一同使用。

【宗教和习俗】

法国为世俗国家,禁止宗教活动影响公共秩序。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调查结果,法国18至49岁人群中不信教民众占53%(较11年前提高8%),天主教徒占25%(下降18%),穆斯林占11%(提高3%),其他基督教徒占9%(提高6.5%),犹太教徒和佛教徒各占0.5%(持平)。

法国人讲求浪漫、宽容、健谈、幽默,追求自由、平等和法治。法国人在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与客人相见时一般以握手为礼,主人与自我介绍或被介绍过的客人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名字;亲朋好友之间相见习惯行亲面颊或贴面礼;与女士见面还可施吻手礼。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教育】

法国实施全民免费义务教育(3至16岁)。法国教育体制高度中央集权化,分为初、中、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初级和中级教育以公立学校占优势(私立学校也存在,特别是天主教中小学校在全国自成体系),而高等教育则兼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小学和中学免收学费,免费提供小学和初中教材。高等学校除私立学校外,一般也只收取少量注册费。初等教育学制5年,入学率100%。中等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类。普通中等教育学制共7 年,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各为4年和3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包括技术高中、职业高中、艺徒培训中心、就业前教育适应班4种类型和层次。高等教育分为综合性大学、高等专业学院、高等技术学校和承担教学任务的科研教育机构4类。2022年,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共7882所,其中,公立综合性大学71所、大学科技学院(IUT)107所、高等教育学院(ESPÉ)30所、高等技术学校(STS)5243所、工程师学院289所、工商管理院校374所、建筑学院24所、高等艺术学院310所、辅助医疗学院408所。

法国著名高校有:索邦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巴黎高商、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等。

【社会治安】

近年来法国治安状况有所恶化,犯罪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法国各类犯罪案件数量几乎全部增长,其中凶杀案948起,同比增长8%;人身伤害案件35.36万起,同比增长15%;性暴力案件8.45万起,同比增长11%;偷窃案件66.37万起,同比增长14%;入室抢劫21.18万起,同比增长11%;吸毒案件24.98万起,同比增长13%。

法国法律允许个人持有合法注册的枪械。近年来,法国成为极端组织袭击的重要目标。2012 年以来,恐袭共造成法国271人死亡、近1200人受伤,其中巴黎2015年系列恐袭造成13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暂未发生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中国公民的恐怖袭击及绑架案件。

【节假日】

法国法定假日为11天,具体为:元旦(1月1日)、复活节、劳动节(5月1日)、二战胜利纪念日(5月8日)、耶稣升天节、圣灵降临节、国庆节(7月14日)、圣母升天节(8月15日)、万圣节(11月1日)、一战停战日(11月11日)、圣诞节(12月25日)。

【标志建筑】

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的法语是La Tour Eiffel la tour,阴性名词,铁塔;Eiffel则是铁塔建筑师的名字,古斯塔夫·埃菲尔。

IMG_256

巴黎圣母院的法语全称是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cathédrale,阴性名词,是大教堂;notre-dame,阴性名词,指圣母玛利亚;

卢浮宫的法语是Le Musée du Louvre。卢浮宫原本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后在1793年被作为博物馆开放,因此卢浮宫现在的名字包含了“musée(博物馆)”一词。le musée,阳性名词,意思为博物馆。

IMG_256

凯旋门的法语是L’Arc de Triomphe。凯旋门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戴高乐广场。l’arc,阳性名词,拱门;le triomphe,阴性名词,表示“胜利、凯旋”。

凡尔赛宫:凡尔赛宫的法语是Le Château de Versailles。le château,阳性名词,宫殿;城堡;Versailles,地名,凡尔赛,是法国巴黎市西郊的一个镇,法王路易十四将行宫凡尔赛宫建于此处,凡尔赛宫也由此得名。

【文学艺术】

la littérature et l’art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饮食文化】

l’alimentation

法国菜注重新鲜、原味。法国菜选料广泛,主要偏好牛肉、禽类、海鲜、蔬菜等,特别是烤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在配料上,酒、橄榄油、鲜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法国人的最爱。标准法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

在法国各地,季节性集市有春天的食材等以下内容:嫩羊肉、芦笋、牛油果、罗马生菜沙拉、新土豆沙拉、蘑菇汤、杏子、无花果、以及柑橘。

葡萄酒

le vin

法国是全球最大葡萄酒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葡萄酒消费市场。出产的葡萄酒举世闻名,波尔多、朗格多克、勃艮第,这些名酒产区都在法国。

【奥运会】

吉祥物:巴黎2024年奥运会的官方吉祥物名为“奥林匹克弗里吉”(Phryges Olympic),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法国传统的弗里吉亚小帽(Phrygian cap),这是一种象征着自由和解放的标志性服饰。

Smiley Phryge(法文发音为 “fri-jee-uh”)代表的是所谓的“弗里吉亚帽”(Phrygian cap)或“自由帽”,对于任何一个法国小学生来说都不会陌生。它的原型是一顶软软的红帽子,这顶帽子在 18 世纪晚期的法国大革命中成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标志,并一直保留至今。

火炬:火炬以“水”为灵感来源,通过其流动、包容的特性,象征着和平、纯洁与生命之源,这一设计元素与巴黎这座“水城”的特质相契合。透过对称和弧形的设计,向世界传递和平、平等与团结的奥运精神。

跑道:在法兰西体育场的怀抱中,一条薰衣草紫色的跑道如梦似幻,它不仅承载着法国的浪漫,更为赛道增添了无尽的魔力。

用紫色作为主色调,不仅呼应了巴黎奥运会视觉识别系统的色调,还更好地凸显了运动员的身姿。紫色还给人提供了一种浪漫温暖的情绪价值,让运动除了激烈的竞技,还有唯美的浪漫,运动员们将在这梦幻跑道上,用汗水与激情,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会徽:会徽中,玛丽安娜女神与奥运圣火的交相辉映,既致敬了法国女性的坚韧与优雅,又彰显了奥运精神的无尽追求。

IMG_256

特色视觉,法式风情:奥运会的整体视觉设计,以精炼的线条勾勒出动感与活力,融合蓝、红、绿、紫的多彩斑斓,辅以温柔的粉红渐层与金色会徽的璀璨点缀,共同编织出一场运动盛宴的欢乐庆典画卷。

IMG_256

【商务礼仪】

打招呼:与客人相见时一般以握手为礼,主人与自我介绍或被介绍过的客人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名字;亲朋好友之间相见习惯行亲面颊或贴面礼;与女士见面还可施吻手礼。亲吻面颊通常仅用于好朋友之间,但是当你和一位法国男土握手时,如果他慢慢地把你向前拉,那说明他准备“隔着空气”亲你的面颊,也许还会是双颊。而这不过是一种风俗和表示接受。法国商人喜欢在每次见面和分别时都握手。第二天见面还会如此。

交谈:不要滥用赞美词或过度赞扬。法国人并不轻易赞扬别人,他们更习惯于批评。不要妄自猜测,这只是他们的方式而已。而且过度的赞誉他们的方式而已。而且过度的赞誉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同时也应避免吹嘘自己的祖国法国人有着浓重的民族主义思想,不喜欢别人这样。另一方面,赞扬法国及其文化,问一些法国历史、文艺、地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容易为法国人所接受。

着装:你应该在选择服饰方面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如果法国人看到你戴着漂亮的法国围巾或法式首饰,他们会非常高兴的。参加商业会议时,剪裁得当的服饰配之以保守的色彩比较合适。另外,法国的男士和女士在衣着上极为讲究,这可能会令人大为惊奇。一般谈生意时你穿的是最好的衣服,在法国同行面前也很可能相形见绌,因此,在会谈时要尽可能选择品牌服装。

称呼:切勿直呼其名。要用某某先生、夫人或女士来称呼别人,除非对方允许,你才可以直呼他们的名字。说法语时,除非对方要求,称呼对方时一定要用尊称。

餐桌:法国商人在公余之暇的交际,几乎不会有在晚上被邀或邀请对方在外面举行宴会的。家庭宴会是最隆重的款待,但无论是家庭宴会还是午餐招待,都不会被看成是交易的延伸。

手放在桌上,手腕轻搭在桌边。不知该怎么办时,观察主人夫妇并效仿他们。

不要吸吮出声,除非主人夫妇也这样。

【文化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他们认为“13”、“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在一般情况下,法国人绝对不喜欢13日外出,不会住13号房、坐13号座位,或者13个人同桌进餐。如果13号恰逢星期五,他们甚至认为是大祸临头的一种预兆。

法国人忌讳仙鹤的图案,认为仙鹤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法国人视孔雀为恶鸟,大象象征着笨汉,它们都是法国人反感的动物。

言谈禁忌:法国人注重隐私,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及个人的私事。与别人交谈时,法国人往往喜欢选择一些足以显示其身份、品位的话题,如历史、艺术等。对于恭维美国、英国、德国,贬低法国的国际地位与历史贡献,谈论其国内经济滑坡、种族纠纷等问题,他们则不大愿意发表观点。

送礼禁忌:向法国人赠送礼品时,宜选品位高雅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选刀、剑、剪、餐具,尤其不喜欢别人送有明星广告或公司标志的礼品。忌送香水等化妆品给妇女,因为它有过分亲热或图谋不轨之嫌。送礼物时可附带上私人卡片,不要用名片。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是一种无礼的表现。如果是初次见面应该避免送礼,因为他们认为初次见面就送礼是不善交际的表现,甚至还会认为这种行为很粗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