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知名餐饮企业开始布局中央厨房,中央厨房也逐渐走进大家的视线。中央厨房顾名思义就是将食材集中在一起,按照菜单制作成成品或半成品,再统一配送到各连锁经营店进行二次加热或者进行组合再销售的模式。中央厨房的模式最早源自西方,也得益于西方的烹饪模式较为简单,1910年的芬兰就有中央厨房的先例,日本在明治年间就出台《学校午餐法》来规定,义务学校学生的50%饭菜需由中央厨房系统提供。中央厨房模式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1987年随着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快餐连锁餐饮企业的发展模式,也促进了中央厨房供应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发展。
中央厨房的模式最早是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并服务于该餐饮连锁企业,所以最传统的经营模式即为中央厨房+连锁门店模式,例如肯德基、真功夫等。还有就是集团配餐公司模式,即团膳企业+终端客户模式,例如学生餐、航空餐食、列车餐食等模式,著名的团膳企业有千喜鹤集团等。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中央厨房的经营已经不再局限于连锁的餐饮企业,这个产生于快餐的概念,也正在被众多的服务于餐饮企业的第三方加工企业所采用。如此一来加工企业不再隶属于任何餐饮企业,而是为所有的餐饮企业提供某一类的餐饮产品,其经营模式为农产品或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随着中央厨房的进一步发展,中央厨房的经营也将发展成为对接零售业的新型业态,其经营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农产品或食品加工厂+连锁专卖店、农产品或食品加工厂+社区网店、农产品或食品加工厂+零售商。以及互联网科技概念的普及推广,也为中央厨房的模式创新增加一大助力。
中央厨房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集中加工,降低成本。原材料方面可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生产,使得原料物美价廉;通过中央厨房的加工生产,可以使得门店只需要少数的员工负责接待和日常管理,可以降低厨师等厨房工作人员的使用。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厨房面积的使用,降低本就高昂的租金成本;集中加工能够提高食物原料利用率,降低原料投入成本,减少水电等能源成本。且随着餐饮消费量的增大,每天都要给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提供餐食,仅靠门店加工制作是无法满足就餐高峰期的餐饮需求,因此就需要通过中央厨房集中加工,做成成品或者半成品配送至各门店。中央厨房模式的规模化才可以突破单一门店的加工能力,满足消费者的就餐需求跟效率。中央厨房的统一采购不仅可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也便于日常的生产管理,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央厨房前期的设计需要更加的规范及专业,许多企业在前期设计时会极力地追求较大的生产规模及齐全的加工功能,容易忽视其高效性和实用性。且中央厨房的设计不但要遵循餐饮行业的规定,而且要遵循食品行业生产业的相关标准。因而中央厨房在前期设计建造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设计更合理、高效。目前国内中央重复缺乏较规范全面的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此外,中央厨房通常加工和配送的食物品种和数量较多,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较广。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中央厨房是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与传统的餐饮门店相比,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方式和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多样化食材的不同烹调加工方式的需求。
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4.7万亿。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年餐饮市场规模下滑较大,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国民的消费热情逐渐升温,如美团、饿了么线上消费模式的推广,极大地刺激了线上餐饮的消费,餐饮行业仍大有可为。中央厨房作为餐饮市场中的细分赛道更加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与关注。
中央厨房与连锁配送相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通过对2020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品牌的调查发现,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并快速发展的连锁餐饮企业中,不管是西式代表的肯德基、麦当劳,还是中式代表海底捞、全聚德,其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生产和配送系统即中央厨房。中央厨房在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异常迅速,目前全国规模以上餐饮企业的产品全部或者部分实现了中央厨房生产,中央厨房已然成为餐饮企业实现扩张的标配。中央厨房生产模式实际上是为餐饮行业注入了工业化的生产优势。目前,中央厨房也已经从快餐进入正餐。今后,中央厨房将是餐饮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而中央厨房的运营也将发展成为对接食品工业和餐饮行业的一个新型业态。
与西方快餐相比,中餐无论是在菜品和制作工艺上的复杂程度都远超西餐。这就要求业内人员既要对传统烹调加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既要保证菜品的色香味俱全,也要对传统烹饪方法进行工业化和标准化的改造,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厨房。
国内的中央厨房在整个餐饮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设计、管理和运行中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完善,中央厨房的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投入和规模相适宜的原则。中央厨房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从而提升中央厨房管理水平。中央厨房是顺应餐饮企业标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