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一家MNC在美国展现“钞能力”了。 2025年8月21日, 强生公司再次宣布了其在美国的重大投资承诺:将在未来十年内向北卡罗来纳州霍利斯普林斯的富士胶片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入20亿美元,以建设一个超过16万平方英尺的专属生产设施。这项投资不仅将进一步扩大强生在美国的先进药物生产能力,更将为北卡罗来纳州带来约120个新的就业机会。 此次在霍利斯普林斯的战略布局,正是强生公司今年3月21日宣布的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逾550亿美元宏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投入与此前四年相比增加了25%。 强生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aquin Duato强调,强生在美国拥有的生产设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并且通过最近签署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公司将继续扩大在美投资,引领医疗健康创新的下一个时代。
强生在美国的大手笔投资并非个案。从礼来到诺华,从默沙东到吉利德,一场由政治风暴推动的“制造业回流”正席卷美国。而风暴的中心,正是那个男人——唐纳德·特朗普。
今年以来,特朗普就曾多次暗示,要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4月份还启动了对药品的232条款调查。在接连不断的“关税大棒”下,MNC为规避潜在关税风险、纷纷加大在美国本土的投资力度,规划建设或扩建生产基地。
据药时代不完全统计,截至当前,跨国药企2025年在美公开投资总额已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强生、罗氏、阿斯利康的在美投资力度最大,均超过500亿美元,位居前列。
在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风格下,MNC的药品定价与布局策略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2025年8月1日凌晨,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再度上演“推特风暴”,短短6分钟内怒发了17条推文,内容分别为写给17家跨国药企的公开信,要求这些头部药企在60天内执行「最惠国」政策,试图将联邦医疗保险部分药品的报销价格与其他国家对比降价。这或将变相推动全球药价向美国看齐,堪称一种“美国特色的涨价平权”。
礼来响应迅速,于8月14日发布声明称:正与部分国家政府开展磋商,相关价格调整将于9月1日前完成,同时确保患者用药可及性不受影响。其中,与英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尤为引人关注:在英国地区,最高剂量的Mounjaro(替尔泊肽降糖版)每月的售价将从122英镑升至330英镑,涨幅高达170%;低剂量产品的价格涨幅则在45%至138%之间。礼来公司向英国《金融时报》解释称,此次调价旨在“解决与其他发达国家(包括欧洲国家)相比存在的价格差异。
而对英国医药市场的冲击还不止于此。在美国追加投资500亿美元的英国本土企业阿斯利康表示:由于对英国本土日益严峻的商业与投资环境感到不满,阿斯利康于今年取消了在英格兰北部疫苗生产厂投资4.5亿英镑的计划。甚至,阿斯利康CEO Pascal Soriot通过《泰晤士报》、Bloomberg等多家海外媒体透露,公司正在考虑将公司从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并转至美国上市,以寻求更稳定、更具激励性的资本市场环境。
特朗普高举“关税大棒”,正重塑全球医药产业的底层逻辑:创新不再只属于实验室,也诞生于政策博弈的会议室;企业的战略决策,不再仅由科学和市场驱动,更被一位总统的社交动态所牵引。
这场“制造业回流”看似热闹,实则暗流汹涌。短期看,是企业用“钞能力”换取政策安全;长期看,却面临着全球供应链被迫重构、药价体系面临崩塌与重建的隐患。当“美国优先”演变为“全球平权涨价”,最终买单的,或许不只是医保系统,更是全球患者对制药行业信任的基石。而这场由政治点燃的“医药大迁徙”,究竟会推动创新,还是加剧分裂,时间终将给出答案。药时代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