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其国旗由橙、白、绿三色横条及中间的蓝色法轮组成,象征勇敢、纯洁、生命与进步。印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印地语和英语为其官方语言,约79.8%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教育方面实行12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体系发达。印度文化中有着严格的社交礼仪,如双手合十问候(那玛斯戴)、对长辈的摸足礼等,饮食习惯上注重卫生且多数人忌牛肉。重要节日包括共和国日、独立日、洒红节和灯节等。
【发展简史】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创立了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 达到鼎盛,把佛教定为国教。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权大国,统治200多年。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亚侵入印度。1526 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开始入侵印度。1757年印度沦 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947年6月,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正 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国,同时仍为英联邦成员。印度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二十国集团、金砖五国、上合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 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约8000公里。印度跨越2个时区,即东5区、东6区。首都新德里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5小时,没有夏令时。
【国家象征】
国旗:印度共和国国旗是印度共和国的国旗。印度共和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绘有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
印度共和国国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1921年产生了印度国旗图案的基本设计;1930年,印度国大党正式通过旗帜为印度的标志;1947年7月22日,正式成为印度国旗;1950年1月26日,印度成为共和国,仍沿用此旗帜为国旗。
印度共和国国旗中的橙色象征勇敢、献身精神,白色象征纯洁和真理,绿色表示生命和信心。中间由24根轴条组成的法轮,代表神圣、真理和进步。
国徽:印度国徽图案是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
【自然资源】
印度约2.2%的GDP来自采矿业,北部煤、铁、云母为大宗,中部有铀矿、宝石、大理岩,南方则有经济规模不高的矾土、黏土、铁矿。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2533亿吨,铁矿石134.6亿吨,铝土24.6亿 吨,铬铁矿9700万吨,锰矿石1.7亿吨,锌970万吨,铜529.7万吨,铅238.1万吨,石灰石 756.8亿吨,磷酸盐1.4亿吨,黄金68吨,石油7.6亿吨,天然气1075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
【气候条件】
印度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 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印度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年降雨量各地差异很大,年降雨2000-4000毫米不等。
【人口分布】
联合国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日,印度全国有人口14.5亿,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劳动力人口为5.6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8.96%。印度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北部喜马 拉雅山脉南麓、印度河—恒河流域,尤其以东部的恒河三角洲最为稠密。印度人口最多 的北方邦拥有超过2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级行政区。北方邦、比哈尔邦、恰蒂斯加尔邦、贾坎德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六个邦约占印度人口的40%。 印度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依次为:孟买、德里、班加罗尔、金奈、海得拉巴、艾哈 迈达巴德、苏拉特、加尔各答、浦那、斋普尔。
【行政区域】
印度全国划分为27个邦、5个中央直辖区和1个德里国家首都区(不含所谓“阿鲁纳 恰尔邦”“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和“拉达克中央直辖区”)。主要大城市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金奈、海德拉巴和班加罗尔、艾哈迈达巴德等。首都新德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及最重要的铁路和航空交通枢纽。德里位于恒河支流亚穆纳河畔,相传有3000年的历史。1947年印度独立后,定都新德里。
【民族】
印度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共有100多个民族,有十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 其中包括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 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锡克族(2%)等。
【语言】
印地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英语为官方工作语言。
【宗教和习俗】
印度居民中约有79.8%信奉印度教,14.2%信奉伊斯兰教,2.3%信奉基督教,1.7% 信奉锡克教,0.7%信奉佛教,0.4%信奉耆那教,还有少数居民信仰其他宗教。
【习俗】
印度饮食南北差异很大。北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多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多素食,主要是米饭和辛辣咖喱。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而用手进食,但不能用手触及公共菜盘或为自己从中取食。
【教育与医疗】
印度教育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共10年,包括3年本科、2年硕 士、2年副博士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由印度政府和各邦政府资助,而私立大学则主要由各种机构和协会资助。印度的大学由大学资助委员会 (UGC) 认可。截至 2023 年 11 月 14 日,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公布的大学名单包括56所国立大学、479所邦属大学、124所等同大学(印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规定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类型),455 所邦私立大学,四种类型共计1114所大学。除这些大学外,还有“自治学院”,它们受高等教育部的行政控制。这些学院包括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印度理工学院、国立理 工学院、全印度医学科学院、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和其他自治学院。未包含在上述大学列表之内的还有农业大学,由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 (ICAR)控制。著名学府有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大学、印度管理学院等。 2018年,印度成人识字率达到74%。近年来,印度6-14岁儿童毛入学率为93%-95%, 但全国小学平均辍学率高达31%。部分企业财团投资兴办了一批私立学校,虽然学费相 对较高,但因其校舍、师资配备较好,部分满足了较高层次教育的需要。
印度政府建立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大部分国民健康花费由政府支出。印度政府用于医疗的公共支出处于较低水平。印度2023-2024年经济调查显示,2018财 年至2024财年期间,卫生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5.8%,卫生支出占GDP 的百分比从1.4% 增加到1.9%。虽如此,资源投入的不足和医疗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严重制约因素。此外,部分地区洁净饮用水问题和环境卫生问题也不容乐观。 近年来,部分企业财团投资兴办了一批私立医院,虽然医疗费用相对较高,但因其 医疗设施、环境和医务人员配备较好,部分满足了患者对较高层次医疗服务的需要。
【节假日】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 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印度每周5天工作制,周六、周日是公休日。
【文化禁忌】
印度文化丰富多彩且复杂。对于刚到这个国家的人来说,了解有关行为的规则很重要。
1.酒精:尽管许多印度人喝酒,但从文化上讲,酒精并不被看好。
那些喜欢喝酒的人可能被视为有性格缺陷。因此,如果您是午餐时喝几杯然后晚餐时再喝几杯的人,您可能会大吃一惊。
开玩笑、吹嘘或强调您可以喝多少酒,不会受到印度人的欢迎。
2.离婚:婚姻是印度文化的基石,因此离婚是一种耻辱。离婚者可能会被家人回避,其社会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因为人们可能会失去尊重和地位。人们不会谈论他们的离婚,所以你也不应该。
3.性:印度人将性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仍然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禁忌话题。
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在《爱经》的土地上没有被公开讨论。如果你来自一个可能不是这种情况的文化,请小心远离这个禁忌,即使它是个玩笑。
4.月经:女性经期的话题引出了印度文化中的各种禁忌。女性在月经期间,期望她们应该与他人保持距离;在礼拜场所外经常会看到告示牌,要求月经期间的女性不要进入。请注意,即使是在药房索要卫生巾,也必须谨慎行事。
5. 同性恋:印度文化普遍将同性恋和同性关系视为完全禁忌。公开讨论这个话题是不行的。
6.精神疾病:传统上,那些应对心理挑战的人被认为缺乏印度文化。
精神疾病被隐藏起来并掩盖起来,以避免任何潜在的尴尬或给家庭带来耻辱。宣传你与精神疾病的个人斗争可能会引起人们的不安。
7.女性吸烟者:吸烟被视为男性消遣;人们普遍持负面看法因此,吸烟的女性被视为性格有问题,而且通常不是其他人希望待在身边的人。因此,如果您抽烟并且是女性,请小心抽烟的地方。
8. 左手:与许多文化一样,在印度,左手也是一种禁忌。人们不会用左手吃饭、握手、递东西或做任何类似的事情。因此,在印度时要小心始终使用右手。
9.失败:有些文化可以嘲笑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其他人则出于恐惧、尴尬、羞耻和耻辱而回避它。印度文化绝对属于后者。人们不会公开讨论失败,尤其是当它是个人的或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时候。
10. 秀恩爱:在公共场合,拥抱、爱抚和亲吻你的伴侣根本就没有完成。连牵手在很多地方都是禁忌。在与他人相处时要非常小心地表达爱意,因为在您的祖国可能是无辜的,在印度可能会被视为粗俗。
【商务礼仪】
在探索印度的深厚文化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其独特的社交礼仪。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印度人的热情好客,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人的社交世界,了解他们的问候方式、餐桌礼仪以及送礼习俗。
印度,这个文明古国,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着诸多讲究。其中,“那玛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问候语,每当见面或告别时,他们总会热情地说上一句,意为“您好”。此外,印度人的社交动作也颇具特色:他们摇头表示赞同,点头则表示不同意。当他们需要表达自责时,会用手抓耳朵这一独特动作。而在召唤某人时,印度人会将手掌向下摆动手指,但需注意,不能仅用一个指头;同时,在指人时,他们也会使用整个手掌,避免使用一两个指头。
1、在印度,右手常被用于拿取食物、礼品和敬茶,而左手和双手通常不被使用。印度教徒在用餐时非常注重卫生,他们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食,也不会食用他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包括他人清洗过的茶杯。他们更倾向于分餐制,对菜品的酥烂程度有较高要求,口味偏淡,且偏爱辣味。米饭是他们的主食,同时,他们也对面食中的饼类颇有兴趣。
2、在印度,相见时通常会递上英文名片,因为英语是该国的商业语言。当主客见面时,双方会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并口念“纳玛斯堆”,意为“向您点头”,现在常用于问好或祝福。晚辈在行礼时弯腰摸长者的脚,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值得注意的是,男子通常不与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也忌讳与陌生男子接触。若邀请男性参加社交活动,应请他们携带夫人同行。此外,一般关系的男女不宜单独谈话。
若前往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时必须脱鞋以示尊重。主人常以花环相赠,其大小长度依客人身份而定。例如,献给贵宾的花环粗长至膝,而给一般客人的则仅至胸前。在印度,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时的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作为客人,你可以携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为主人的孩子们准备一些小礼品。
在印度进行商务晚餐时,要注意你的选择。避免在晚餐时点牛排或汉堡,因为牛在印度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动物。有些客户甚至认为在商务餐时点任何含有牛肉的菜或者穿牛皮制衣服,都是对他们极不尊重的表现。
【社交礼仪】
在印度,社交礼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主客相见时,双方会以双手合十在胸前的方式致意,并口念“纳玛斯堆”,意为“向您点头”,这一传统问候方式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则体现在弯腰摸长者的脚这一独特礼节上。同时,印度人也非常注重保持卫生,这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不同的社交场合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礼仪要求,如前往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时,进门需脱鞋以示尊重,主人则会根据客人的身份献上大小适中的花环。在印度,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时的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这一举动表达了深厚的爱意与尊重。作为客人,携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为主人的孩子们准备一些小礼品,都是表达心意的好方式。
4、双手合十礼:这是伴随“那摩斯戴”问候的身体语言,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或举手示意。在空手时,合十即可问候;若一手持物,则举右手施礼,切不可举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根据对象而异,对长者宜高,至少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则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颔之间。
5、拥抱礼:在印度也是一种常见之礼,特别是在久别重逢、即将远行或有大事发生时。拥抱时,双方将双手搭在彼此肩上,先偏向左边拥抱,再偏向右边,有时甚至用手抚背并紧抱,以示特别亲热。
6、摸足礼:这是对长者的最高敬意,通常在重要的场合使用。对于特别尊敬的长者,行礼者会用额头触其脚,吻其足,或摸其足以示敬意。现在多用摸足礼,即屈身下蹲后伸手摸一下长者的脚,再摸一下自己的额头,表示头脚已碰。
7、献花环与点吉祥痣:在印度,这些都是欢迎客人时的常见礼节。主人会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以示欢迎。同时,点吉祥痣也是印度人的一种传统礼数,他们认为这可以驱邪避灾。在喜庆节日或隆重场合,印度人还会给宾客点上“吉祥痣”以示特别欢迎。
8、盘腿而坐:在印度是一种常见的坐姿,不仅在农村普遍,城市中也如此。农民在田间休息或在家吃饭时都爱盘腿席地而坐。这种坐姿在老式铺子、民间说唱艺人和琴鼓乐手演出时也很常见。
9、送礼习俗:在印度访朋问友时,送上一份糖果或一束鲜花是常见的礼物。糖果往往是自家制作的,又甜又腻,如果不习惯可能会觉得难受。但这也体现了印度人对甜食的喜爱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