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交流(马来西亚)

来源:综合整理 | 发布时间:2024-10-21

简介:

马来西亚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和东马的沙捞越、沙巴。3个联邦直辖区为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亚(Putrajaya)和东马的纳闽(Labuan)。吉隆坡是马来西亚首都,也是全国最大城市,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约197万。吉隆坡地处马来西亚半岛西岸,为雪兰莪州所环绕,是马来西亚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也是马来西亚政治、经济、金融、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

【历史】

始于1403年的马六甲王朝是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载的王国。中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扎马六甲。16世纪后,马来半岛先后沦为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二战期间,马来半岛被日本占领。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联邦脱离英国独立,同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成为创始成员。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邦与新加坡、沙巴和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1965 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马来西亚是东盟的创始国之一,并加入了联合国、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英联邦、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组织。

马来西亚大力开展经济外交,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马来西亚于1998年主办了第六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于2020年成功举办了APEC最高级别会议和财长会议。马来西亚主张APEC保持松散的经济论坛性质,反对其发展为地区性集团。

马来西亚重视东亚合作,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1997年主办了首届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5年底主办首届东亚峰会。积极致力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湄公河盆地经济开发合作。2015年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东盟峰会、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东亚峰会等。2022年3月,马来西亚正式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5月,马来西亚成为印太经济框架13个创始国之一。

马来西亚主张维护联合国作为核心国际组织的地位,关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2004年5月当选为2005-2007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2006年5月、2010年5月两次当选为人权理事会成员,每届任期3年;担任了2015-2016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地理位置】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沙巴组成。全境包括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和西马来西亚(简称西马)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中国南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相邻;西马和东马最近处相距600海里。

马来西亚国土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马13.2万平方公里,东马19.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192公里。

马来西亚属东8时区,与北京无时差,无夏令时。

【自然资源及气候】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主要有棕榈油、橡胶、可可、木材、胡椒和热带水果等。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可满足国内消费及出口需求。此外,马来西亚也有一定的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温差变化较小。全年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2000-2500毫米。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4至9月为旱季。

【人口】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2023年当地人口预测》报告,截至2023年底,马总人口预计超过3340万人,年人口增长率2.1%,平均年龄30.7岁。其中,居民3040万人,非居民300 万人;男性1750万人,女性1590万人,性别比为110:100。人口集中分布的城市主要有吉隆坡、新山、怡保、莎亚南、八打灵再、古晋、乔治市、哥打巴鲁、哥打基纳巴鲁、瓜拉登嘉楼等。

在马华人约755万人,占总人口的22.6%,主要集中在槟城、吉隆坡、乔治市、怡保、新山、古晋、亚庇和马六甲等。

据世界银行有关数据统计,马来西亚劳动力(所有年满15周岁、符合国际劳工组织对从事经济活动人口所作定义的群体)人数为1627.7万人,失业率为3.6%。 马来西亚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全国人口识字率为95%,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学历多为中等教育水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较低。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马来裔占总人口比例70.1%、华裔占比22.6%、印度裔占比6.6%、其他族裔占比0.7%,大致形成“马来人主政、华人主商”的局面。马来半岛以马来裔、华裔、印度裔三大族群为主;沙捞越以达雅克人、马来裔、华裔为主;沙巴以卡达山人、华裔、马来裔为主。

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地位显著,2023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榜单前十名中,除排名第4的“通讯大亨”阿南达·克里斯南系马来人外,其余全部为华人。但总体看,占有土著特权的马来人在政治和社会的很多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利和更好的待遇。如果马来西亚华人想拥有土著特权,就必须与马来族或马来西亚土著通婚,信奉伊斯兰教,同化后的子孙才会拥有马来西亚的土著特权。

【国旗】
Flag_of_Malaysia.svg

马来西亚国旗是马来西亚的国旗。马来西亚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是大马国家主权象征之一。国旗呈横长方形,长宽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原代表马来西亚的14个州,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代表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

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国旗首次在吉隆坡正式升起。马来西亚国旗源自于莫哈末韩查的设计,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启用。在1997年马来西亚独立40周年之际,首相马哈迪宣布将国旗命名为“辉煌条纹”。

马来西亚国旗上的14个尖角的星象征马来西亚的团结。蓝色象征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新月图案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黄色代表国家元首的颜色。

【语言】

马来语(Bahasa Malaysia)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马来西亚华人基本上能用普通话或方言交谈,普遍使用的方言有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话、海南话、福州话等。印度族群常用泰米尔语交谈。

【宗教和习俗】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主要属逊尼派。还有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教、锡克教等。一般说来,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华人信奉佛教和道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小部分华人、欧亚混血人和沙巴、沙捞越的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主要宗教节日有开斋节、哈芝节、屠妖节、大宝森节、圣诞节、卫塞节等。

马来人的习俗与中国相异处甚多,所以必须加以留意,以免无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礼或引起误会与无谓的纷争。主要有:马来人普遍喜好辣食,忌食猪肉;马来男士一般不主动与女士握手,除非女士主动握手;左手被马来人认为是肮脏的,因此在接、递物品时应用右手;忌用食指指人或指路,不跷二郎腿,不得用手抚摸小孩的头;马来人禁酒,也忌讳在物品上印有动物或人像的图案。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否则将被拒之门外。

【传统美食】

马来西亚菜(英文:Malaysian cuisine)普遍运用咖哩、参拜 、冬炎等香料调味烹制,以酸辣口味 ,颜色鲜丽丰富见长的菜肴 。多以牛、羊、鸡、鸭、鱼、虾为主料,少用或不用猪肉。普遍采用椰汁,是他们食品中的主料 。菜肴独具一格 。有名的菜品有阿三鱼头、冬炎花枝、沙爹串烧等。

椰浆饭,马来语里“Nasi”是米饭,“Lemak”是脂肪的意思。椰浆饭的米饭是添加了新鲜椰奶和班兰叶煮制而成的,因此,被称为椰浆饭。

沙嗲是马来西亚的著名传统美食。黄姜粉是一种用来腌制沙嗲的必要材料,用黄姜粉腌制过的肉的色泽会带点黄色是其特点之一。将腌制好的鸡肉、牛羊肉串成肉串,放在炭火上烤,烤制途中再抹上一层特制的香茅油(Lemon Grass)能为肉串增添独特的香味。

马来粽子的形状类似中国人的粽子,由于马来粽子的制作法与形状类似华人的粽子,所以,当地华人习惯把它称为“马来粽子”。马来粽子是用扇形棕榈树的叶子或椰子叶编制成三角形后,倒入糯米,再加入椰浆并将其蒸熟。由于蒸煮马来粽子是并没有加入过多的调味料,所以,粽子的口味略清淡,最好是蘸上香浓的沙嗲酱或是咖喱酱一起食用。

黄姜饭是用黄姜烹制而成的米饭。这种食物最早是从伊朗(原波斯)由伊朗商人和旅行者传入东南亚,随后把这道料理的配方分享于当地人。

10-Best-Foods-You-Must-Try-in-Malaysia-ETIC-Hotels

【主要节日】

开斋节又称肉孜节,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与宰牲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这个节日标志着伊斯兰教历中第九个月(斋月)的结束。

在斋月期间,穆斯林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斋,从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此来反省自身、洗涤罪过。

IMG_261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

忙食一物:穆斯林在开斋节的晨礼后会迅速进食一些食物,以此表示斋戒的结束,并向真主表达感恩之情。

交纳开斋捐:穆斯林会施舍财物,帮助贫困者,或者将捐款交给清真寺,以履行宗教义务。

举行会礼:开斋节当天上午,穆斯林会身着盛装,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或广场举行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结束后,他们会互相握手、诵读赞词,并互致节日问候。

宴会亲友宾客:穆斯林会举办宴会,邀请亲友和宾客共进节日美食,分享喜悦和祝福。诵读《古兰经》:有些穆斯林会选择在家中诵读《古兰经》,祈求真主的赐福和对家人的佑护。

.哈芝节,又称宰牲节或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宗教节日之一。

在节日当天,穆斯林会前往当地的清真寺参加特别的祷告仪式。随后,他们会按照传统仪式宰杀牛羊,并将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给自己食用,一份赠送给亲友邻居,一份施舍给穷人。这种分享食物的传统体现了伊斯兰教的慷慨和慈善精神。

屠妖节,也被称为万灯节或印度灯节,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它通常在公历的10月末到11月初举行,具体日期根据印度历而定,庆祝的是新月的到来和印度历中7月的第一天。

IMG_262

在屠妖节期间,印度教徒会点亮各种灯火,如油灯、蜡烛和灯笼,以象征光明战胜黑暗。这些灯火不仅装饰在家中,还摆放在门口、阳台和窗户上,以欢迎吉祥和繁荣的到来。

【商务礼仪】

马来西亚商务礼俗:在马来西亚涉外商务活动中,人们多行握手礼。人们忌讳别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和背部,否则将被视为是一种侮辱行为。马来西亚人在正式商务活动中的穿着,夏天一般穿白衬衫、打领带和着长西裤,冬天宜穿保守式样的正式西装。接待马来西亚须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能“面无表情”,否则他们会认为你没有诚意,没有礼貌。用餐时忌左手。马来西亚人十分忌讳0、4和13这三个数字,最禁忌猪、狗、乌龟等动物。谈论话题应避免涉及有关宗教和人种问题。

【文化风俗禁忌】

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主要居民,他们实行马来风俗(习惯法)和文化,并信仰伊斯兰教。马来人的风俗习惯十分独特。

(一)称呼

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所以在称呼他们时并不以他们的姓作为称呼。马来人的名字可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他们的名字,中间隔着“bin”或”bint立”,有时会省略。第二个部分是他们父亲的名字。男士:中间就用“bin”(音为宾),而女士则用”binti”(音为宾迪)。

IMG_256

在非正式的场合,对小辈较为亲昵的称呼为Adik或d立k(音为阿碟或碟),意为弟弟或妹妹,名字则可省略。对年级较大的男士可称为Pakcik(音为巴气),意为伯父,女士为Makcik(音为妈气),意为伯母。

在日常场合,用Encik(音为:恩杰)加名称呼男性,意为某某先生,用C主k(音为:杰)加名称呼女性,意为某某女士。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用ruan(端)加名,来尊称男士,用Puan(布弯)加名,来尊称女士。此外,对有人封号的人可直接尊称其封号或封号加姓名。如Datuk(拿督)、Tan Sri(丹斯里)等。

(二)见面礼

传统的马来人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在见面时会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摩擦,然后将右手往心窝点一点。对不相熟的女士则不可随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应该向女子点头或稍行鞠躬礼,并且主动致以口头问候。但现在西式的握手问好在马来西亚是最普遍的见面礼,不论用在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无阻。

IMG_258

(三)进餐

马来人忌食猪肉、饮酒。在马来餐厅用餐时若看到餐桌上有一个大大的水壶时,别误以为是装着饮用水的茶壶,其实里面的水是用来洗手用的。一般马来人都是用右手抓饭来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后洗手是马来人餐桌上的礼节。

(四)拜访

在马来西亚,除非主人允许,否则不管是到访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门前先脱鞋子。到马来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垫子上,男性应盘腿而坐,女性则应把腿偏向左边而坐。

马来人是穆斯林,因此不能送非清真的食物,也不能在他们面前吃猪肉或喝酒。

印度人信仰印度教,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不能送含牛肉的食物或产品。

IMG_259

(五)衣着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马来女士的传统服饰通常包括宽松的上衣和纱笼。上衣宽大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的纱巾。她们也会穿着舒适的皮鞋来搭配整体造型。此外,长袖巴迪衫也是一种常见的选择,它由蜡染花布制成,质地轻薄凉爽,现已成为马来西亚的国服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马来西亚的打工族通常穿着轻便的西服。然而,在工余时间、探亲访友或重大节日时,他们仍然会选择穿着传统服装来展示自己的文化身份。

(六)参观清真寺

马来穆斯林一般较虔诚,每天都祈祷五次。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否则将被拒之门外。在参观清真寺时必须衣着整齐,女性不可穿着暴露出手臂或腿部的衣着。在进入参观清前必须把鞋子脱去。

(七)其他禁忌或礼节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与马来人打招呼、握手、馈献礼品或接物时不可用左手。若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是对他们不敬的举止。马来人忌讳别人触摸其头部,除了教师或宗教仪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不要把脚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脚底对着人是对别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