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工信部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工信部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下称《指南》)。
工信部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需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等4个部分。其中,基础层主要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主要是指用于模型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主要是指大模型等技术和产品,应用层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场景的应用。
《指南》提出的目标是,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标准化有助于统一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还能进一步降低企业间的技术壁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随着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
《指南》明确,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共包括七项重点方向,即基础共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关键技术标准、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安全/治理标准等。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框架性、总体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主要规范数据、算力、算法等技术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夯实技术底座。关键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文本、语音、图像,以及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的技术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表示,文件以标准作为重要切入,提高国家各类标准和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基本上囊括了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各个部分和各个主体。提供了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图谱,也是一张有效的行为地图。将有利于与国际接轨,甚至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领先,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保障措施方面,《指南》明确,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统筹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力量,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建设,共同构建先进适用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加强面向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将标准化人才纳入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范围,构建标准化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