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穹顶之下的Westfield White City浅析。
欧洲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穹顶之下的Westfield White City浅析。
从享誉全球的旧货集市到全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从百年老百货店到当红炸子鸡赫斯维克操刀的 Coal Drops Yard,伦敦是全球商业地产发展时间最长,类型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虽然近年来在新项目的数量上难以与中国一线城市比拟,但部分优秀项目中的一些特点仍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篇解读中,我们将来到欧洲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位于伦敦的Westfield White City,看一看它是如何利用巨构的玻璃穹顶构造出宜人有趣的商业空间的。
01欧洲顶级商业综合体
在区位方面,首先线性来看 Westfield White City(西田购物中心)坐落于维多利亚时代就建成的伦敦地铁中央线(Central Line)上;片区来看这里是伦敦西区的 White City,是全世界剧院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BBC 电视中心也在这里,著名富人区南肯辛顿和伦敦最大公园海德公园,都离这里不远。因此可以想见这个区域附近聚集了大量具有高消费力的常驻人口。
同时,伦敦西区作为旅游的必去区域,聚集了伦敦数不胜数的历史人文景点资源。因此Westfield White City还可以将大量国际游客流量收入囊中。
◎Westfield White City优秀的区位条件
再从体量上看,Westfield White City共有5层,于 2008 年开业时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经过扩建后,其总建筑面积于 2018 年达到24万平方米,是目前全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
02穹顶构造下的商业空间
在最初设计时,Westfield White City的设计由商业综合体老牌设计机构Benoy 完成。但在二期的扩建上,业主方则想跳出商业综合体营造的条条框框,从新一代地标型商业的消费者体验出发去探索新的空间形态。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Westfield作为立足于欧美市场的老牌商业综合体开发商,这十年来一直在商业领域迭代创新。
例如刚改造完开业不久的洛杉矶Century City Westfield就是他们在北美区域的数年磨一剑下的作品 ——”生意兴隆却花10亿美金重新改造,比你优秀的商业项目还比你努力-洛杉矶Century City Mall”。
◎Century City Westfield街区场景营造
经过二期扩建升级后的Westfield White City在具体空间上的最大特点在于使用了一个巨大的,由树状钢柱支撑起的波浪式玻璃穹顶,笼罩住了整个建筑空间。
◎Westfield White City的玻璃穹顶
穹顶式建筑由来已久,伟大的建筑师富勒提出了这种开创先河的构想,即通过构造穹顶来用人工的力量去控制室内微气候,而这种实践最终在商业综合体类型的建筑上开花结果最多。
◎富勒设计的1967年世博会美国馆
因此,从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角度上来讲,这种空间原型很适用于室外气候不是很舒适的地区(如伦敦这类气候多变且冬季寒冷的地区)来构筑适于商业的室内微环境。而这种超大跨度的玻璃顶,也可以给内部空间带来人工灯光难以比拟的“自然感”。
从结构上看,Westfield White City选择使用树状支柱撑起其巨大的玻璃穹顶, 树状支柱可以缩小单个支柱的横截面积,避免了巨大的结构构件给整体商业氛围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更兼具形式优美等优点。
近年来这种树杈式穹顶Mall的佳作并不是孤立,例如2014年建成的墨西哥 Parque Toreo 商业综合体也选用了这种树状柱与玻璃穹顶的组合。空间感极为开阔,是一个真正的城市客厅。
◎墨西哥Parque Toreo商业综合体
从人的空间体验上来说,巨型玻璃罩下的大尺度空间便于让建筑师塑造出奇观式的商业空间,让观众在第一眼就感到震撼。对入驻的品牌来说,这也意味着绝对的气势和开阔的展面。
而这种穹顶之下具有奇观性质的大空间也让各类活动的举办有了可能。
比如Westfield White City的中庭就成为了各项城市公共活动的发生地,是整个商业中不可缺少的流量发动机。
◎Westfield White City中庭的各种活动
反观国内,穹顶造景的项目也不少,比如北京的侨福芳草地和成都环球金融中心。芳草地虽然空间尺度大,但经过多轮调整后的业态、丰富的艺术品与错动的空间让近人尺度的商业有了不错的场景感。
◎北京侨福芳草地
◎侨福芳草地内的艺术装置和中庭活动
而环球金融中心更像是徒有其表,空有全亚洲最大单体建筑的名号,其内的场景营造却因为运营侧的拖后腿而缺乏新意甚至落入俗套。而正是这种无趣平庸的场景导致穹顶带来的巨大尺度感难以被消解,从而显得整个空间都非常空洞且荒凉。
◎成都环球金融中心
因此,如何在引入巨构顶棚和充足自然光的穹顶加持下构筑宜人有趣的商业空间,是本案的重点。
03复刻Londoners的逛街日常:嵌入室内的拱廊街
Westfield White City的做法非常巧妙,它没有在穹顶下去追求一个重复多层环形动线的盒子mall。而是将空间布局成一条街,让人在街区空间感的舒适尺度下去体验消费的海洋。我们姑且称之为‘街mall’模式,或‘新拱廊’模式。
首先,传统上我们很难第一时间说出英国有什么值得一提的mall式购物中心(在我们语境下不包含哈罗德,selfridge这类百货式项目),但牛津街和摄政街绝对算得上是全世界街道中的“顶级流量”。可以说,伦敦真正的商业活力在于充满魅力的街道环境。
◎牛津街
◎摄政街
而街区中,带有顶棚、能遮风挡雨的各式各样的拱廊街也绝对算是伦敦甚至欧洲商业的主力形态之一。
不管是从传统上还是从名气上来看,购物街绝对是英国人最为习惯的商业建筑形态。因此,在 Westfield White City巨大的玻璃穹顶之下,业主也选择了去塑造有街区感的空间。在构筑最新最现代的商业环境的同时,其原型却是消费者熟悉的空间原型。
◎伦敦的拱廊街
我在此复盘一下逛这个项目的空间体验经历。
从地铁站出来,来访者就可以看到矗立在街角的显眼的 Westfield White City 的招牌以及直接把人引进核心空间的入口。
◎Westfield White City 的入口
顺着引导走入内部街道,壮观的ARCADE空间扑面而来,可以看到两侧建筑的巨大体量被建筑师使用分割立面,多层次露台和在最上方放置一系列分割的挡雨棚(很法国)等操作切碎,从而呈现出一种街区感。
◎正式进入 Westfield White City 前的街道
作为全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Westfield 的主入口也并不巨大,看起来更像是整条街道旁建筑的体量。同时,入口的小型广场,扶梯以及挑出的玻璃顶棚则很好的在这不大的宽度上给予了行人和购物者引导。
除通行外,此入口也承担着延续街道感的作用,两层通高的落地玻璃所组成的立面也让外部街道和内部街道的过渡更加自然。
◎主入口前的小广场
作为一个体量巨大的购物中心,Westfield 化解巨大体量在内部延续街道感的做法主要有三个:
■ 在室内打造了以中央广场为中心的“田”字形流线;
◎以中央广场为中心的“田”字形流线
■ 通过各类通高空间建立起层与层之间的视觉联系;
■ 在二三层设置通高的奇观式空间,让整个空间更加扁平,整体来看几乎只有两个平面,消除了多层中庭环形动线空间的乏味均质感。
◎Westfield White City的示意图,数据上有很多层,但体感只有两层
从动线上来看,最初设计于 2008 年的 Westfield White City 在底层动线上的设计现在看来已经较为保守,采用的是十分传统的“环形动线”+“中庭环绕式公共空间”+“主力店铺” +“立面造型”的设计。
再加之底层空间需要让位于二三层精彩的通高空间,其水平方向上的视线通透性显得略有不足。但各式中庭和中央广场及合理的分区还是部分弥补了底层空间部分的先天不足。
比如核心中庭的巨大挑高和开阔视线也能将客人的视线从相对保守的水平方向引向更为开阔的垂直方向,让客流顺利过渡到二层。
◎巨大的挑高和开阔的视野能将消费者的视线引向更为开阔的垂直方向
◎站在二层时的视觉感受
在分区和业态划分上,底层的主力是名为 “The Village” 的奢侈品购物区。多达 26个世界级奢侈品店的聚集也让Westfield White City 成为了大伦敦地区第三大的奢饰品购物区。“The Village”部分的室内设计由专精高端室内空间设计的 Michael Gabellini 操刀。
◎The Village区域商户位置示意图
◎The Village内的部分品牌
当我们穿过“The Village”,沿着中庭的楼梯来到二层,我们会看到 Westfield White City 最为精彩的空间,即上文所提到的玻璃穹顶之下的巨型中庭空间。
如果说底层是用来提升商场定位的高端奢侈品购物区,那么二层就是给广大二线快消品牌来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度的标志性旗舰展面。这个品牌区间的典型代表如 Zara,Nike都位于这一空间。值得一说的是Apple Store也在这个区间内。
◎Apple Store位于扶梯旁的绝佳位置
这些“有流量”的店铺和空间也像水泵一样将人流源源不断的“抽”至二层,让整个商业更加活跃起来。一层和二层业态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一层的高端奢侈品牌汇集形成了对全城范围内高端客群的吸引,二层的Apple Store 和 Zara 等则构成了对更大范围客群的吸引力,也让一层的高端奢侈品牌有了更多的流量。
这个类型的空间手法也让笔者想起了上海的LuOne凯德晶萃广场。
◎LuOne凯德晶萃广场在三四楼也采用了跨层通高展面,如H&M
同样是在高区三四楼设置了数家跨层的通高展面的旗舰快销品牌。但无奈这个项目体量较小,难以在高区形成大规模品牌数量阵列的气势感,楼层区域又过高,同时低区的招商也差强人意,因此这个比较有创新性的做法没有激起太多的讨论。
室内的“临街”旗舰店
在伦敦的牛津街和摄政街,大多数临街店铺自行设计的部分就是贴近街区尺度的 1 层及2层。在纯步行区域内,一层的餐饮类店铺也会将餐位延伸到街道上。
◎伦敦牛津街的临街立面
Westfield White City 的设计团队就将这种购物街的尺度感和空间感搬进了二层空间:所有的二层店铺都拥有一个两层高度的临街立面供品牌发挥。
◎Westfield White City二层部分店铺立面
◎Westfield White City二层部分店铺立面
◎左为Westfield White City二层的ZARA,右为牛津街的Primark,两者在立面处理上颇有相似之处
传统商业街的选址有讲究所谓的“金角银边草肚皮”。Westfield White City二层的空间分配也符合这个小顺口溜,节点空间的区域品牌总是最为一线。
但由于主动线上设置了大量从一层而来的扶梯,相当于“扶梯要冲”的铺位区域几乎是无处不在。这也对一般购物中心扶梯组数距离较远的问题做了毫不吝啬的优化。
例如从逛下来的体验来看,Adidas 和 Lululemon 这样的头部品牌享有“金角”这样的黄金空间,Zara 和 Apple 这种单店利润高的品牌则占据着电梯旁人流量很高的“白银位置”,同时他们也拥有着最大的立面面积。
◎Lululemon
◎Adidas
而这些黄金位置中间的“草肚皮”部分,则由 Starbucks 和雀巢等相对体验型的店铺填满。
所有“临街店铺”的空间尺度和模数也十分接近伦敦传统街道的“临街店铺”。
◎从体量上看 Westfield White City 的店铺每一个都很接近伦敦街头联排房屋的尺寸
街道空间的营造
◎伦敦金融城和伦敦网红店以及欧洲常见的街边弹出式就餐区,座位延伸到街道上是伦敦店面的惯用做法,就连理发店都有门口的位置
细节部分,Westfield White City 对“街道空间”的处理也让人仿佛置身于于伦敦的街头,各种小型餐饮及餐位被布置在了这些空间之中,让整个空间内容进一步显得丰富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歇脚的地方,同时部分餐位上已经安装了无线充电装置,让购物者和他们的手机都可以随时补充能量,继续购物。
◎Westfield White City 内部“街道”上的位置
近年来,这种穹顶之下精心营造的“街mall”式购物中心在国外屡有佳作。除了本案还有位于澳大利亚的Chadstone Shopping Center。
空间街区穹顶的原型和本案几乎如出一辙,一个极为简单的U型单线动线街区,室内街区立面化的商业界面以及比伦敦Westfield White City更为通透的结构穹顶。
◎Chadstone Shopping Center
这应该说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商业综合体设计趋势。传统的多层环形动线加大中庭空间布局不可避免地带来空间均质化乏味感的问题。
而国内目前的主流做法则是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特定空间比如某个中庭,高区的空间,或次动线的区域做一些主题化,布景化的创新。但这种做法则需要相当的硬件投入以及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带来审美上的疲劳。
◎南翔印象城植物园的造景
而穹顶式街mall的做法,还原的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工环境街区逛街感受。品牌的街区立面正如街道的店面可以常变常新。
同时大面积自然光线的引入在后疫情时代自然开放的整体偏好趋势下也给人很强的愉悦感,而拱廊一词”ARCADE”从古至今就是一个社交与交流意涵浓厚的概念。
◎著名油画“雅典学院”就是设置在拱廊的场景下
当然,这种类型的空间一般需要更大体量的商业以及开阔的场地条件,同时街道感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品牌数支撑,因此该类型的设计往往是奔着城市地标定位而去的。只是期待本文的解读能为国内购物中心的更新改造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