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5.15 亿用户到具身智能:2025 生成式 AI 报告拆解中国产业新图景

来源:工业互联网周刊 | 发布时间:2025-10-31

摘要:2025 年 10 月 18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 2025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生成式 AI 用户规模达5.15 亿人(普及率36.5%,较 2024 年 12 月增长 2.66 亿人、普及率提升 18.8 个百分点),呈现用户规模激增、逻辑推理与多模态能力提升、推理成本降 280 倍 +、轻量模型成趋势五大特征;超90% 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累计538 款生成式 AI 服务完成备案,应用覆盖办公、创作等日常场景及农业、工业等领域,同时具身智能成为发展热点(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列为未来产业),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 万件(占全球 38.58%,居全球首位)。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一种基于算法和模型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不同于传统AI的分析功能,生成式AI能学习并生成具有逻辑的新内容。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摄图网

10月18日,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会上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最新调查数据,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用户使用情况、产业应用情况、政策制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5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

我国生成式AI发展迅猛 呈现五大核心特征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并于8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同时,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相继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对《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报告》基于“用户普及-产业发展-典型应用-发展环境”的总体框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用户使用情况、产业应用情况、政策制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国乃至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张晓介绍,《报告》展现了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全景。

1

一是用户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率达36.5%,较2024年12月提升18.8个百分点。

2

二是逻辑推理能力显著提升。随着技术日趋成熟,用户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各类实际应用场景中更加看重人工智能对复杂任务的处理效果,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逻辑推理能力显著提升,模型参数规模不断扩大、模型架构设计持续优化、数据质量有所提升。

3

三是多模态能力跨越式发展。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其在处理多模态数据时的理解、生成和跨模态协调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国产生成模型不仅在语义响应、动态质量、画面美学等方面的生成效果显著提升,还能理解用户提供的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参考信息,从而强化模型对作者创意的理解能力。

4

四是模型推理成本显著降低。模型推理成本的显著降低成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以相关模型为例,其产品系统推理成本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下降超过280倍。

5

五是轻量模型成为趋势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在不断提升主力模型性能的同时,也积极推出轻量模型,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无论是国内厂商还是海外厂商,都积极发布轻量模型,为用户提供低成本、易部署的解决方案。

用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我国各类群体的日常生活中,用户规模和普及率呈爆发式增长。

1

用户规模半年翻番

一是用户规模半年翻番。上半年,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取得显著进步,在春节期间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渗透。上半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半年增长106.6%。

2

中青年、高学历用户是核心用户群体

二是中青年、高学历用户是核心用户群体。在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中,40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比达到74.6%,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37.5%。这两部分群体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用户。

张晓分析称,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的应用场景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创作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中,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达80.9%;用来生成或处理文本的用户比例为36.0%;用来生成图片、视频的用户比例为33.0%。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中低龄用户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使用群体。其中,19岁及以下用户占比最高,达到33.8%;20-29岁用户占比为21.0%;30-39岁用户占比为19.8%;4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合计25.4%。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的受教育结构来看,受教育水平在初中的用户占比为29.8%,受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用户占比为28.9%。

国产大模型赋能各领域智能化改造升级

《报告》显示,我国相关企业积极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得到用户广泛青睐,并推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1

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

一是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随着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产品日趋成熟,用户体验明显提升。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最常使用的产品调查发现,超过90%的用户会首先选择使用国产大模型。

2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各领域发展提质增效

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各领域发展提质增效。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探索实践日趋深入。截至2025年8月,我国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

“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还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报告指出。

具身智能成为发展热点

《报告》显示,我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同时突出应用导向,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

1

一是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产业链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

2

二是专利数量全球领先。随着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持续增强,已成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截至2025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

3

三是具身智能成为发展热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在此背景下,具身智能成为上半年投融资的热点领域,相关产品正在逐渐走出实验室,在教育、医疗、线下服务等场景得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线下服务拓展。

《报告》认为,下一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有望在五个方面形成新成果:一是模型集成将打造人工智能新形态;二是开源社区为技术进步提供新动力;三是具身智能给用户带来交互新体验;四是智能体拓展人工智能能力新边界;五是完善治理让人工智能迈上新台阶。中心将持续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