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交流 – 格鲁吉亚

来源:综合整理 | 发布时间:2025-09-30

简介:

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罗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 亚相邻,西南与土耳其接壤,西邻黑海。格鲁吉亚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盛产葡萄酒和 矿泉水,被认为是世界上葡萄酒的发源地,是声誉良好的旅游度假胜地。距首都第比利 斯约60公里的著名旅游城市哥里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故乡。

【发展简史】

格鲁吉亚是古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走廊必经之地,拥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公元前6世纪,在现格鲁吉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科尔希达王国。公元4~6世纪建 立封建国家。公元6~10世纪基本形成格鲁吉亚族,公元8~9世纪初建立卡赫齐亚、爱列 京、陶-克拉尔哲季封建公国和阿布哈兹王国。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格鲁吉亚在塔玛皇 后(Queen Tamar the Great)统治下达到全盛,又称黄金时期(Golden Age),在政治、 军事、建筑、文学、哲学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13世纪至15世纪初,受蒙古人的侵略,格鲁吉亚王国逐渐衰落。15世纪至18世纪,由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 崛起,格鲁吉亚成为两大帝国争夺的目标,在两大帝国的夹缝中求全,经济、社会全面 衰落,最后不得不投向新崛起的沙皇俄国寻求保护。19世纪初,格鲁吉亚被沙皇俄国兼 并。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阿布哈兹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国加入格鲁吉亚(1931年2月以后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2年 3月12日,格鲁吉亚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作为该联邦成 员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 国。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 从苏联独立。1995年8月24日更名为“格鲁吉亚”。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格鲁吉亚国土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位于外高加索中西部,地处欧亚交界,北接俄 罗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西南与土耳其接壤。格鲁吉亚陆地 国际边界总长1461公里,其中与俄罗斯的共同边界线长723公里、亚美尼亚164公里、阿 塞拜疆322公里、土耳其252公里。格鲁吉亚西濒黑海,沿黑海海岸线长310公里。北部是 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80%的国土为山 地、山麓或山前丘陵地带,50%的国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属于东4时区,比北京时间晚4个小时。

自然资源:格鲁吉亚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主要矿产有煤、铜、多金属矿石、重晶石。森林资源 和水利资源相对丰富。

【矿产资源】矿产主要有锰、铜、铁、铅、锌等,其中有世界闻名的“齐阿土拉”锰 矿区,该矿探明锰矿储量2.344亿吨,可开采量1.6亿吨,部分锰矿品位较高。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木材总储量4.52亿立方米,主要有榉木、 松木、樱桃木和胡桃木等。

【水利资源】水利资源丰富,矿泉水闻名独联体及中东欧国家;拥有大小河流319 条,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1560万千瓦,是世界上单位面积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气候条件:格鲁吉亚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上帝的后花园”。 格鲁吉亚大部分地区呈高山地带特征。西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温暖、湿润、 多雨,年降水量达1000至2500毫米;东部略显干燥,却较为凉爽宜人,年降水量在400至 1500毫米之间。格地处北纬40°至45°之间,且在大高加索山脉南麓,日照充足,平均达 2500小时/年。年平均气温15.8℃左右,其中第比利斯市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2℃,冬季

【国旗】


格鲁吉亚国旗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白色旗面,红色的圣乔治十字将旗面分为4部分,每部分中央各有一个博尔尼西小红十字。

博尔尼西十字图案最初取自于Bolnisi Sioni大教堂的装饰,后来逐渐成为格鲁吉亚国家象征。这种中间窄,而四端宽大的“大脚”十字,作为十字纹章的大类,被称作cross patty(源自法语,Cross pattée),常常出现在中世纪的文艺作品中。后世著名的医院骑士团纹章图案——马耳他十字,和德国铁十字勋章图案(源自条顿骑士图纹章),都属于Cross pattée。

2004年1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停止使用1990年确定的原国旗,取而代之的是“白色旗底,5个红色十字架”的新国旗。格鲁吉亚国旗是一面十分古老的旗帜。早在公元5世纪,白底红色圣乔治十字的旗帜已经是格鲁吉亚民族和国家的象征。在塔玛拉女王时代此旗是对抗塞尔柱帝国的象征。1376年,在Pizzigani兄弟所绘制的十四世纪地图上,格鲁吉亚国旗被加上了四个小红十字,其模仿了耶路撒冷十字。

【人口分布】

根据格鲁吉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3年底,格鲁吉亚人口 统计为369.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42万人,占61.01%;农村人口144.04万人,占 38.99%。首都第比利斯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全国约34.06%的人口生活在第比利斯。 2023年人口出生率为10.8‰。

在格鲁吉亚的华人基本集中在首都第比利斯,2024年6月中国企业在格鲁吉亚的中 方人员约1600人。

【民族】

格鲁吉亚是多民族国家。格鲁吉亚族占总人口的86.8%、阿塞拜疆族占6.3%、亚美 尼亚族占4.5%、俄罗斯族占0.7%,其他民族(包括奥塞梯族、库尔德族和希腊族在内) 合计占1.7%。

【语言】

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官方文字为格鲁吉亚文。居民多通晓俄语,日常生活使用 广泛。中青年人群英语较好,政府对外交往均已使用英语。

【宗教和习俗】

格鲁吉亚83.9%的居民信奉东正教,3.9%的居民信仰亚美尼亚基督教,9.9%的居民 信奉伊斯兰教,0.8%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一定规模的犹太社团和各种新教徒。 格鲁吉亚东正教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希腊等国的东正教同门同宗。复活 节和圣诞节(公历1月7日)是东正教最重要的节日。 东正教徒一年通常四次“吃斋”,分别是:1月7日圣诞节之前的一个月,复活节之前 的49天,7月12日之前的2-3周,8月28日“圣母日”之前的2周。虔诚的东正教徒通常在每 星期三和星期五坚持“吃斋”。 格鲁吉亚人性格粗犷豪放、坦率耿直、慷慨大方,喜欢结交、待人友好,尊长爱幼、 热情好客,婚丧嫁娶讲排场。喜欢数字“7”和“3”,不喜欢数字“13”和“666”。平时注重穿 着仪表,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与被介绍的客人握手表示礼节,亲朋好友相见或告 别时多以贴脸、拥抱表示礼节,不分男女。 格鲁吉亚人见面时称谓和问候一般在名字前冠以先生、小姐等,亲密朋友之间便直呼其名。在社交活动中不愿谈及个人收入、年龄和宗教信仰等隐私。喜欢送礼,偏爱鲜 花、香水等,对外国朋友和宾客多赠送当地产的葡萄酒和剑表示尊敬。商务约会时间观 念较差,有时不拘小节。 正式或非正式的宴席上,一般有“酒司令”(格语称“塔玛大”)主持。格鲁吉亚餐桌 上的祝酒词非常讲究,从古到今、和平、家庭、友谊、健康和未来等五花八门。但每人 的祝酒词不得重复,且必须先获得“酒司令”的批准,否则罚酒。饮食习惯以烧烤为主, 格菜肴味道独特。中餐在当地普遍受欢迎。

【节假日】

格鲁吉亚法定节假日有:1月1-2日,新年;1月7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19日,洗礼 节;3月3日,母亲节;3月8日,国际妇女节;4月9日,恢复国家独立日;4月份的复活节 (复活节前星期五及之后星期一均放假);5月9日,纪念二战胜利日;5月12日,格东正 教创始人圣·安德烈纪念日;5月26日,独立日;8月28日,圣母玛丽亚日;10月14日,姆 茨赫塔托巴节;11月23日,圣·乔治日。 每周六、日为公休日。

【礼仪与禁忌】

1、社交习俗

格鲁吉亚人见面时称呼彼此,多在名字前冠以先生、小姐等,亲密朋友之间一般直呼其名。格鲁吉亚人在社交活动中喜欢送礼,礼物多少不均,偏爱送鲜花、香水等礼物,对外国朋友和宾客多赠送当地产的葡萄酒和剑表示尊敬。外国客人如果收到赠剑应立即以硬币(不论是哪国的硬币)还礼,以示友谊。    


格鲁吉亚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以握手示礼,亲朋好友相见时常施拥抱礼和亲吻礼。伊斯兰教徒在为亲友或宾客送行时,常把两手交叉于胸前,施90度鞠躬礼以示尊重。

2、餐桌礼仪

正式或非正式的宴席上,一般有“酒司令”(格语称“塔玛大”)主持。格餐桌上的祝酒词非常讲究,从古到今、和平、家庭、友谊、健康和未来等五花八门。但每人的祝酒词不得重复,且必须先获得“酒司令”的批准,否则罚酒。  

他们对吃饭菜时发出太大的声音会表示不悦,对在人面前剔牙、吐痰等看不惯,觉得这有失文雅。他们对入座也有讲究,坐下时,应从椅子的左边入座,从椅子的左边站起,坐在椅子上随意转动或移动位置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3、服装习俗

格鲁吉亚人在衣着上不事奢华,但求庄重、合体。他们非常注重个人形象,把衣冠不整视为粗俗的表现。在正式、隆重的场合多穿深色西装,在一般场合下则穿简易西装和便服,牛仔服也较为流行。女性服装以穿西式洋装居多,在一些山区则常见到围着大围裙、头上扎着布巾的妇女。

格鲁吉亚人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十分漂亮。妇女穿紧腰宽袖口的拖地长裙,足踏尖头平跟皮鞋。长裙外穿毛皮镶边浅色面料的短上衣,对襟的紧身丝绒长裙从腰部以下开衩,一直拖到脚面,脚穿上翘的尖头平底皮鞋,头戴平顶绣花帽,小帽上饰以各种宝石,一对发辫自帽下垂至胸前,缀在帽边的白色纱巾上,白纱一直垂到肩膀,非常飘逸秀美。

男子内着棉布或绸子斜领衬衫,外穿风衣式外套。外套紧身宽袖,胸前左右各配一套子弹带式胸饰。头戴羔皮筒帽、小毡帽或长耳风帽,腰扎银色压花皮带,足蹬高筒皮靴,身配短剑。外衣为小腰身,宽袖口,胸前有两个口袋。腰间系银色压花窄皮带。但近些年传统的民族服装除在节日和庆典时外已很少有人再穿。只有在个别乡村,老人还穿戴传统的外套和帽子。

4、饮食习俗

格鲁吉亚人以面食为主,主食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姆恰迪(一种面食)等,副食有牛羊肉、奶制品、禽蛋、各种蔬菜和水果等。格鲁吉亚人爱吃烤制和熏制的肉类、辣椒、腌制和醋浸食物,以及油炸点心、水果与蔬菜。格鲁吉亚人酷爱奶酪,当地人自制的奶酪醇香,口感很好,种类繁多。

简单来说,格鲁吉亚以面食为主,各类烤肉、蔬菜沙拉为辅,口味偏咸。有很多食物跟新疆、内蒙差不多,中餐在当地普遍受欢迎。

5、婚嫁习俗

格鲁吉亚人对婚姻大事非常重视。婚礼一般要选择在秋末或冬季,因为该季节天气较为晴朗,雨量较少。他们认为星期六和星期日是迎娶的吉祥日子,其他时间则不宜婚娶(嫁)。婚礼仪式比较隆重,有的地方有女子“哭嫁”的习俗。婚后每年都要举行气氛热闹融洽的结婚纪念日活动。

有格鲁吉亚朋友告诉我,他们这里结婚一定要去教堂,没有神父认证的婚礼不作数。而且,格鲁吉亚结婚女方出彩礼,男方什么都不用给。

6、禁忌

(1) 在倾听长辈或客人谈话时,不能一手撑头,一手玩弄东西,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或故意使人难堪。

(2) 格鲁吉亚人喜欢数字7和3,不喜欢数字13和666。

(3) 这里的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驴肉,也忌食一切自然死亡的动物及动物血液。

(4) 他们对红色倍感亲切,认为红色是勇敢、无畏的象征,他们厌恶黑色,尤其对黑猫更为讨厌。

(5) 如果送花,一般不送菊花和白色、紫色的花。

(6) 在结婚仪式上,不要穿白色衣服,更不能戴白色帽子。

(7) 他们对嚼食饭菜发出的声音有反感,认为这有失文雅;他们对在众人面前擤鼻涕、抠鼻孔、吐痰等举止很看不惯,认为这样做都是有失礼貌的作法。

(8) 格鲁吉亚人不喜他人打探个人收入、年龄和宗教信仰等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