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医药相关内容来了

来源:综合整理 | 发布时间:2024-03-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据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医疗、医药的相关内容如下:

1、过去一年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过去一年,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

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扎实做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防治。

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

2、今年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新药”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创新药”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多是提及到推进“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除此之外,新冠疫情期间,政府报告曾提到要加快新药研制,但该表述主要针对的是新冠疫情的防护、治疗,如2023年及2022年政府报告提到的“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制”。

自2017年“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以来,历年政府报告中关于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中,除了深化医改、加强医疗保障,更多的是提及中医药振兴以及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也曾对特定病种多加笔墨,如“加强罕见病研究和用药保障”,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直接点名加快“创新药”发展。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创新药的描述,市场普遍表示乐观。

有市场人士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新药”,意义深远。在该人士看来,“创新药”行业作为新兴产业重要一环的地位已经得到高层确认,共同推动国家创新战略。其次,后续制度措施将会次第展开,创新空间将彻底打开。

也有药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点名提到“创新药”,表明创新药在国内新兴产业建设中地位已经较高,而且得到了国务院层面的确认。

而某长期关注创新药领域的投资人士则认为,此番表态可以证明创新药已是我国未来创新产业发展规划中,可以单列出来重点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中提及“创新药”、“生物制药”、“生命科学”,并使用“加快”、“积极发展”等字眼,表明政府最高层已经肯定了创新药对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加速发展创新药的号角已由政府最高层吹响。

医药界代表们建言了什么

同时,两会期间来自医药界的多位代表针对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声。一起来听听TA们的声音。

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

转“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作为中国灿烂的医药瑰宝,中药在国民心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发展中医药事业,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观点,共话机遇与挑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认为,面对中医药的共性与独特挑战,当前的重中之重是做好传承,充分认识中医药本身的规律及发展路径。此外,他还持续呼吁重视解决中医药传承不够的问题。在他看来,问题的改善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持续的政策支持,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发展中医药,科技创新是关键,需要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注入新动能,要用现代科技的思路、现代科技的工具、现代科技的语言来解读中医药。

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大扶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建议,为国家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声。他表示,中医药的守正创新、科技投入,企业是主体,要鼓励企业多投入搞科研。中医药面广、链条长,希望国家能够系统地按照中医药特性,来考虑管理制度、监管制度、审评制度,中医药的发展就会更好、更快。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也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战略产业发展,若疏于管控,易出现供应短缺、品质下降、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根基产业得不到保障,中医药发展将成为空谈。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菁从源头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的建议。她表示,强化标准应用指导基地建设,完善协作机制,加大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

此外,他还提出,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走中药材产品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产地优势进行药材深加工、系列化开发生产的方式提升道地药材的质量和品级,对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1个中药上市,涵盖中药新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药等注册分类,实现中药的新注册分类均有品种获批上市。

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再创新高,同时中药临床研发活动繁荣,共有58款中药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在研领域涵盖实体瘤、糖尿病、慢阻肺、缺血性脑卒中等。

2024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针对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相信中医药行业在2024年将持续释放蓬勃活力。

为医药创新发展鼓与呼

让更多医药创新的种子落地开花

创新是医药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新药研发已从跟踪仿制阶段发展到模仿创新阶段,并向原创创新阶段迈进。

创新药物市场仍有诸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众多待突破的痛点,如怎样提升创新药物研发效率、加快创新药物临床可及等,这也是此次全国两会药企代表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表示,要坚持系统理念,持续优化药物研发环境,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政策会商和部际联动,综合性政策共同谋划,专门性政策相互衔接,加强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

李燕还为完善创新药市场准入建言。她指出,创新药进入临床使用面临着入院难、入医保难及支付结构单一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等政策,保障发展可持续。如医保部门规范明确新上市创新药的范围和价格规则,开通快速挂网通道,确保创新药上市后及时获得挂网准入资质;合理放宽“一品两规”限制,通过开展药品综合评价或药品价值评估等方式,盘活新上市、高品质药品的进院渠道;加强医疗机构对创新药合理配备使用的重视,指导医疗机构定期、系统开展新药准入工作,保证创新药的市场准入。

壁垒高是创新药企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而技术壁垒的突破离不开研发资金的投入。

立足于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表示,投资大幅下降是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企业形容现在是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本寒冬,普遍信心不足,如果持续下去,不少企业会因融不到新的投资而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

他建议,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募集的资金投入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合理放宽审核要求,使其利用二级市场解决企业所需资金。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发股购买资产等方式进行并购,适度提升国内市场集中度。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产业专项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共同支持生物医药研发。

创新药投入大、成功率低,需要合理的价格维持研发再投入。丁列明也建议,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对创新药定价、医保谈判、进院使用等环节进行优化。

丁列明表示,“在创新药定价上,建立以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基础和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不对创新药价格进行干预限制,允许企业自主定价,保障合理价格与创新回报。”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3年CDE共批准40款1类新药上市,较2022年(22款)大幅上涨81%,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同时,还有约70款新药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

值得一提的是,有约20%的新药或新适应症是得益于优先审评、附条件批准、应急审评审批等政策,加速来到了患者身边。

相信,此次两会代表的建言献策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励企业在2024年带来更多好药新药惠及国民患者。

抓住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机遇

做行业“领跑者”

3月4日,篮球明星运动员郭艾伦在西班牙接受干细胞治疗新闻冲上热搜。此前,顶级足球运动员C罗在效力皇马期间也曾通过该疗法在短短14天之内复出参赛。普通群众对干细胞疗法早日上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干细胞和基因治疗已成为现代医疗领域最具潜力和革命性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为创新药领域代表人物,丁列明今年就带来了“推进干细胞产业发展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提案。

目前,国外已有多款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上市,国内也有4款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产品上市,上百个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处于不同临床阶段。

在此背景下,他建议国家药监部门与FDA接轨,充实审评力量,加强沟通指导,提升审评审批效率,FDA在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新建了治疗性产品办公室,指导开发创新性和差异化越来越高的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建议借鉴他们的做法,鼓励各方共同参与关键技术讨论和标准制定,形成行业共识。

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国际合作受限等。因此,丁列明的提案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

他建议加强产业政策供给,引导国内外资金投资,对我国目前已有的优势领域给予大力支持。

持续优化大健康产业顶层设计

搭建产学研用创新交流平台和机制

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健康服务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药业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焦祺森建议,高度重视中医药大健康人才培养,探索在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药大健康人才培养试点,逐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相关职业(工种)岗位设置,鼓励在中医药健康保健领域创新和创业。搭建产学研用大健康创新交流平台和机制,促进产业科技创新横向联系与合作,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认为大健康产业发展不仅具有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构建健全且完善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长远目标。

为此,徐浩宇呼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众等主体携起手来,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紧密融入“三医”协同、科研创新、中医药传承等领域。他期望相关部门通过持续优化大健康产业顶层设计,来引导和保障产业发展健康有序,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热切期盼。

2024政府工作报告-医药相关

1.png
2.png
3.png
4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