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金融举措出台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强

来源:中证报 | 发布时间:2022-04-19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受疫情和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需要更多金融政策及时给予支持。此次23条政策举措的出台将靠前发力,对物流、产业链供应链、民营企业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支持,持续巩固和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稳定市场预期。

发挥货币政策双重功能

《通知》提出,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

从总量上看,人民银行多措并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将再投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从全年看,人民银行将总计上缴11000多亿元结存利润,缴款进度靠前发力,视退税需要及时拨付,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在总量上,《通知》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也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投放总量的稳定性。

此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以对受疫情实质影响的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其存款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

从结构上看,《通知》提出了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受困市场主体、重点地区和受困人群的金融支持举措。比如,《通知》明确,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 

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自2022年起,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 

要积极主动对接征信平台有关的金融、政务、公用事业、商务等不同领域的涉企信用信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 

《通知》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差异化金融服务。比如,《通知》指出,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区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区分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和中长期还款能力,对其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精准施策打通物流“梗阻”

2020年2月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发布了30条政策举措,以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与此前的30条政策举措相比,此次《通知》既有承接,又专门增设针对当前的最新形势的几项新政策举措。 

比如,《通知》对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金融支持着墨较多。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物流是疫情防控的‘牛鼻子’,如果能够通过金融支持打通物流堵点,就能更好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此前,人民银行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大对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金融支持。

在物流方面,《通知》明确,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要用好用足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多措并举加大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信贷支持力度。

“突如其来的散发疫情对物流运输行业构成阻滞,不仅影响物流运输行业的经营、就业,也对国内生产、消费、投资等多个环节带来影响。此次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运输行业纾困的支持力度,将有助于畅通物流运输,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光大银行(3.290, 0.01, 0.30%)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方面,《通知》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房地产领域,《通知》明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二季度看,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将成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知》的发布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就金融机构而言,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 

《通知》还提出,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 

当前平台企业整改已取得积极成效,业内人士认为,在普惠金融领域,可以继续发挥平台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作用。《通知》提出,支持平台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场景化线上融资产品,向平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充分发挥获客、数据、风控和技术优势,加大对“三农”、小微领域的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引导平台企业稳步降低利息和收费水平,为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最大化惠企利民。督促平台企业规范开展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赋能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此外,《通知》提出,优化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促进外贸出口平稳发展。